[好用資源]

[工作] 移民政策的意外效果:華人餐館的霸業

◎謝孟福(社學四)(2015秋)

  人們追尋資源的腳步從未止歇,自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以來,為求生存,人們總是會盡一切所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從古老的非洲大陸到全世界,一塊土地上的居民們因為戰爭、通商、聯姻等因素移出或移入。有時因為緊張的競爭關係,依照語言或不同的生活習慣,我們往往自動將人群劃分為我群與他者,他者受到汙名化卻又無處不在,同時又對一個社會帶來衝突與發展。他者如同過街老鼠,和移居社會居民競爭資源的同時,又對自己原生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泰籍、印尼籍、越南籍、菲律賓籍移工紛紛成為台灣營造業、私人看護主力,又或是所謂「印尼、越南新娘」成為小吃店老闆的同時,我們是否仔細思考過現存移民法規/政策所帶來的正面/負面效果?從華人20世紀初期在美國的經歷,或許我們可以好好思考,今日的台灣對於他者(從移工到陸客觀光政策)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

  美國學者Heather R.Lee在她發表於Scholars Strategy Network網站上的文章 談到她近期研究的發現,透過「檔案資料的研究與分析歷史統計數據」(Lee,2015)去解釋19世紀末的美國排華政策,為何反倒促進了華人餐館的興起。

  談到美國排華政策,或許要從加州淘金熱開始講起,大部分落腳在美國的華裔移工最初是抓住了加州淘金熱的機會來到美國,和許多在台灣發生的移工故事一樣,賺錢然後寄回家鄉。但是好景不常,在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之下,美國人當然認為肥水不落外人田,迅速在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試圖禁止中國人入境,當然,聰明的中國人立刻抓住了法規的漏洞,透過集資設立餐廳、輪流擔任餐廳的投資者,來取得資格。

  當然,表面上中國餐飲業在美國蓬勃發展,仍然改變不了其屬於中低階層工作的事實,除了主要的投資者之外,依親來工作的移工們,生活非常辛苦,薪資只有全國平均的三分之一,還常常被自己人壓榨,「沒有自由、賺太少、而且還得承受不佳的健康狀態」(Lee,2015)。但比起人口爆炸又落後的中國,總是好得多,想一想,也就咬牙撐著過去了。這樣一來一往之間,這些移工們不僅為美國帶來豐沛的勞動力,也為在遙遠中國南方的家人帶來顯著的生活品質提升。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項政策/法規的制定有可能會造成和其本意相違的結果,在訂定公共政策的時候,政策制定者不可意氣用事,處處依循民眾,除了應該徵詢專業人員的意見之外,也要和最直接受到影響的人群溝通。台灣在移工政策方面的努力實在遠遠不足,目前不論是移工或新住民,政府都未提供足夠的溝通管道(例如司法方面的通譯人才,嚴重不足到往往還需要志工擔任),這就造成剝削問題以及移工和台灣社會的摩擦,因此現階段台灣除了應該檢討移民政策之外,也應該增進和移工/新住民的溝通。

  參考資料

  Heather R. Lee’s research on the untold story of Chinese restaurants in America discussed in Gillian B. White, “Explaining Chinese Restaurants, Korean Dry Cleaning, and Indian Motels," The Atlantic, October 2, 2015.

Categories: 社會變遷下的工作, [好用資源], [工作], 勞動力流動 | 發表留言

[資源] 網站介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入門寶庫

◎ 陳婉琪

Journalist’s Resource網站介紹

Journalist’s Resource》這個網站(http://journalistsresource.org/)是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為了推廣社會科學學術新知而設立,目的是將通過同儕評審、品質優良的學術文章以精練且淺顯易懂的語句介紹給社會大眾(尤其是媒體工作者、作家、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及學生)。這樣的「轉譯」工作,一方面可推廣學術工作者的貢獻,另一方面也為學院象牙塔與大眾之間搭起連結的橋樑。換個方式來說,我們可以將之視為西方社會科學界的一種研究成果展,或是學院知識的入口網站!

在入寶山之前,先推薦這篇網站簡介文——〈Academic research and studies: How they work and why journalists should care〉這篇文章告訴大家:為何記者需要讀學術文章?而學術文章,又該怎麼讀?

這篇文章提出的理由如下: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難找出比學術文章品質更好的資料了,因為每篇文章都是經過大量的資料整理、謹慎的研究設計和重複審查的評審機制後,才能被出版,過程艱辛,而這也是記者為什麼要讀學術文章的原因。事實上,任何與資訊、知識傳播有關的行業之工作者,都有理由要掌握這個能力,或至少學會正確地判斷資訊來源與吸收新知。

此站的文章內容其實都十分簡要。撰寫方式大多是首段提出一個現象,第二段說明哪些研究在處理這個問題,以及資料與方法的相關資訊,第三段列舉研究發現,第四段是結論。

給修課同學

參考這個網站,我們可以做很多練習,也可以讓做功課的過程事半功倍。

第一種是新聞編譯性質的作業——將內容簡介給中文讀者(當然要以正確的方式引用資料來源)。

第二種是透過模仿來完成類似的任務——也就是,挑選出有趣的或重要的學術研究,精讀之後,將之「轉譯」為平易近人的語言,讓大眾(比方說公民老師、高中生)接觸最新研究成果。

第三種則是自己在做主題報告之前,在此以關鍵字搜尋(譬如,想瞭解創業研究的可輸入entrepreneurship,想瞭解移民研究的便打immigrant,想瞭解全球化如何影響工作,便在globalization類別下搜尋work),此網站應能提供你量多、質佳的初步瞭解;即便資訊不夠全面,通常也能觸發很多靈感。

最後一種(也是相當獨特的一種)提議是,其實你可以把此類任務放在職業世界裡做分析——這類任務是一種專業知識的「轉譯」,相關工作者就像是專業知識的仲介人。英語世界裡,有這類網站,有Malcolm Gladwell這類名科普作家,有「蘋果橘子經濟學」這類的暢銷書,或再以心理學為例,有數不清的科普書籍。為什麼我們的身邊似乎相當缺乏這種專業的「知識仲介人」呢?

Categories: [好用資源] | 發表留言

在 WordPress.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